尊貴的根本上師貝諾法王
修行要務,發心為首
在開始實修任何大乘教法時,最重要的是觀察一己的發心與動機是否為菩提心。菩提心的對象是如父母般的眾生。為什麼說眾生就像父母一般呢?這是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在輪迴中漂流無量劫,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,在受胎的四種方式。卵生、胎生、濕生與化生—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親外,其他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親賜與我們生命的。而這些眾生在作我們父母親的時候,除了賜與我們珍貴的人身寶外,同時也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,提供我們最好的衣食、護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,對我們實有難以言喻的恩德。累劫父母們心裏想要的是安樂。哪怕是一點點的食物,也希望是好的食物;所不想要的是痛苦--即便如星星之火觸身的痛苦也不想經歷。但是安樂之因是善行,沒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樂之果;痛苦之因是惡行,不棄捨惡行之因便不可能有遠離痛苦之果。累劫父母們雖希冀安樂卻沒有種下善行之因,畏懼痛苦沒有捨棄惡行之業。這種對離苦得樂之道一無所悉的昏昧情形,就好像一個沒有眼睛的人,獨自無依地走失在廣大的荒漠中一般,茫然地無所適從,不知所措。
由於過去無數生以來所累積福德善因的緣故,我們現在得到暇滿的人身寶。我們要留意的是,一般的身體不能夠稱為人身寶。唯有正確地依佛法來做實修的人身才可稱之為人身寶,否則,只能稱之為普遍人的身體。此殊勝的暇滿人身寶,就好像黎明時的星星一般地稀少。因為唯有仰仗暇滿人身寶我們才有機會證得佛果,其他的身體不論是天、龍、乾達婆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都不能夠證得佛果。因此之故,現在我們得到殊勝人身寶的時候,一定要痛下決心,正確地實修正法。
我們大家都是佛弟子,只追求自己的快樂而漠視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徑,因此我們應當趨入殊勝的大乘菩提道。所謂的大乘,並不是因為自己身體非常高大,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寬廣,才被稱為大乘。大乘之所以被稱為大乘是因為行者在因地修行時心量非常地廣大,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時,威德與成就也自然地極為殊勝。譬如在無量的諸佛菩薩眾中,蓮花生大士、觀世音、阿彌陀佛等,衪們的攝受力與加持力特別地強大。就所有佛菩薩而言,衪們證得佛果這一點上是相同的,但是由於這幾尊佛菩薩的大悲、大願有不共殊勝之處,因此利益眾生的時候就自然地顯現出超勝的力量來。譬如在一塊肥沃的士壤上撒下種子,將來果實當然會長得非常地碩大甜美;如果土地只是普普通通的話,將來所結的果實也是普普通通的。因此,在實修之初,具有廣大的心量是極為重要的。
彌陀宏願深如海 果感淨土妙難思
前行的發心,正行的專注及無所緣取與結行的迴向是為三勝行。如果離開三勝行的話,所做的實修便沒有力量。例如,無上怙主阿彌陀佛在初發心時,對十方諸佛做了廣大的供養,並對無量眾生做了種種的佈施,之後在所立下殊勝的菩提願中有云:「將來我所成就的淨土,名為極樂世界。在這個地方,微細的煩惱或痛苦連名字都不曾聞到,何況有實。屆時我的佛號稱為阿彌陀佛。任何眾生,只要投生在這裏,都會具足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。任何眾生只要聽聞到我阿彌陀佛的名號,並一心信樂欲生我國,不管性別與種性,即使煩惱沒有斷除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中。在這個願望還沒有實現之前,我誓不成佛。」此後,阿彌陀佛歷經多生多劫的時間,廣修六波羅蜜來利益一切眾生,以成就殊勝莊嚴的極樂國土。由於他所立下的菩提願是如此地深廣,以至於他雖經無量劫海累積二資糧精進修,並已安置無邊的眾生證得佛果,然而自己卻仍示現成菩薩道中的行者,而非證得佛果的佛陀。許多佛便問道:「我們是一起發菩提心的,為什麼我們現已經成就佛果了,而你到現在還是一個菩薩呢?」阿彌陀佛就回答道:「我有立下誓願,任何眾生只要聽聞到我的名號,一心信樂欲生我國,臨命終時,一定可以投生在我的極樂世界中,並證得佛果。在此國土中,所有往生者內心的煩惱與痛苦連名字都不曾聽聞,何況有實。在這個願望沒有實現之前,我不想證得佛果。」由於行圓果滿,阿彌陀佛成就了西方極樂國土,並證得菩提。任何眾生只要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,並一心專注地來做祈請,一定能夠投生在極樂淨土之中。在極樂國土裏,連煩惱與痛苦的名字都不曾聽聞。如此微妙不可思議的極樂國土,它成就最初的主因是什麼呢?就是因為阿彌陀佛在最初行菩薩道時,發下這如海般深廣的大悲大願!因此,我們在實修之初,心量與氣度宜寬廣無邊,並發無盡的菩提誓願。如此,必能感召十方諸佛的加持而使心願實現,並因此而利益無邊的眾生。
審慎內省一己動機 對治我執根本大敵
因此,我們要思惟利益遍滿虛空的無量無邊如母眾生,為了要使這一切眾生脫離三界輪迴的苦海,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安樂佛果,我要聽聞正法,並依之如法實修。在做任何實修之初,一定要發起如此廣大的菩提心。一般而言,我們從無始以來到現在都是自私自利的。如想出離輪迴證得解脫果位,我們一定要將此自私自利的堅固習性加以扭轉、摧毀。通常只要我們有機會唸一句 嗡嘛尼唄美吽,或做些實修的時候,心裏總是想到我能發財、得到快樂、離開三惡道或輪迴。除了這些想法之外,想到要利益遍滿虛空如父母有情的情形是少之又少!稍微做了一些閉關或善行,所希望的就是廣大的名聲,希望聽到很多人稱讚說:「你看,某某某是一做非常棒的人,非常好的實修者!」大家心裏想的都是這些。如果用這種自私自利的心來做實修的話,無論是何種實修,這種修法都會變得沒有力量。因此,我們要隨時隨地消滅一己自私自利的串習。如果純然利他的菩提心能任運生起的話,那是極為殊勝的。
對大多數人而言,要在內心中任運生起菩提心是非常困難的,但是在了解生起菩提心的要訣之後,不斷地練習如法薰修,最後是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的。在此世界中有各種動物譬如鳥類,牠們在經過訓練後竟也能夠說人類的語言。我們身而為人,能夠講說思維,且較一般動物聰穎,如果肯學習的話,有甚麼是做不到的呢?.!最主要的就是心裏面不要經常想著 "我 ",為了個人算計,這樣子的我執是最糟糕的。在我們經教的學習中有提到,三界輪迴之中,最大的怨敵莫過於"我執"了!有了這個"我"的想法之後,接下來對名利,財富等等的欲求都會產生。如果如法來觀察、觀照的話,心裏所存的這個 "我"的影像,是從本以來根本不存在的。仔細想想--譬如說,生氣的時候心裏有 "我"的概念,煩惱的時候心裏有 "我"的概念,生病的時候馬上想到是 "我"生病了,口乾舌燥的時候,想到說是 "我"的口舌乾燥,"我"感到很清涼,"我"感到很痛苦,這一切過程之中都有"我"這個概念的存在。但是如果我們善於觀察的話,仔細想想,這個我到底在什麼地方呢?在頭頂上?在頭顱裏面?還是在頭髮裏面?在嘴巴裏面?這個我是不是在頭以上?是否是整個的頭?是不是在手裏面?或在肚子裏面?這個膝蓋,腳是我嗎?這個五臟六肺是不是我?如果仔細觀察身體的每一個部份,會發現這些都不是我。譬如說頭如果是我的話,把頭分割到最後,變成微細的元素。在其中無法找到所謂的 "我"。如果身體的某一個部份是我的話,身體是由許多部份組成,那不就變成有很多個 "我"?如果放輕鬆慢慢來想一想的話,所謂的 "我"根本是不存在的。雖然它自性不存在,但是我們還是會執著有一個 "我"的這種想法。世間上所有事物的本質都是空的,它們並沒有實體的自存自性。
因此,利他的菩提心在自己的內心中要恆常思維修習,終身依止。世俗之中的一切事物,其中包括錢財、名聲、親眷、朋友、權勢、地位等,這一切都是執著於 "我"與 "我所"而產生出來的,執著這些東西的後果便是沒有邊際的輪迴。了解這個道理之後,上等的行者會全神貫注在教法的實修上。如果無法做到這種程度的話,最起碼對世俗之事,一定要減少貪戀和執著。凡人努力營求、累積錢財之後,對上沒有供養佛法僧三寶,對下沒有佈施貧窮乞丐,中間對自己也沒有好好地享樂。在往生時,一毛錢也帶不走。然而,由於愚昩與煩惱,在累積財富的當中會造作許多惡業,這些惡業卻如影隨形般恆常跟著我們,且在因緣成熟時,會讓我們親嚐苦果。因此,我們要了解世俗營求的過患,而捨世俗心勤修正法。
在正行專注與無所緣取的階段,也就是自己在做實修的時候,不要讓各種妄念掌控我們的心。經常是嘴巴上唸誦經文或咒語,但是心裏頭各種的妄想、念頭像雪花般紛飛,心猿意馬。因此不管在什麼時候,要經常以正念正知來觀察自己的內心,好好的使它堅固、穩定下來。
留言列表